标签 国学经典 下的文章

  1、混沌初开,乾坤始奠。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,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。

  【解释】混沌的宇宙,元气一经开辟,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。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,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。

  2、心多过虑,何异杞人忧天;事不量力,不殊夸父追日。

  【解释】一个人的心里担心的事太多,就与杞人忧天没什么两样;做事情不考虑自己的能力,就和夸父追日没什么差别。

  3、沧海桑田,谓世事之多变;河清海晏,兆天下之升平。

  【解释】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;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。

  4、事先败而后成,曰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;事将成而终止,曰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

  【解释】做事先失败,后来才得以成功,指在某处先有所失,在另一处又有所得;事情将要成功,只差左后一点点的功夫,半途忽然停了,指堆九仞高的山,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。

  5、可憎者,人情冷暖;可厌者,世态炎凉。

  【解释】最讨厌的人是情义随着对方地位的变化而变现出来冷淡或亲热;最可鄙的是那种奉承富贵,疏远贫贱的世俗态度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1.

大事难事看担当,逆境顺境看襟度。临喜临怒看涵养,群行群止看识见。

【译文】从大事难事中,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;在逆境顺境中,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。从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,可以看出他个人涵养的深浅;从他同众人一起行动一起休息的时候,可以看出这个人见识的高低。

【感悟】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,喜不得意忘形,怒能明白事理,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。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,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,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,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,而不会盲目地追随。

2.

物忌全胜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。

【译文】天地万物忌讳茂盛到极点,事情忌讳完美无缺,个人生活忌讳十全十美。

【感悟】物极必反,盛极必衰,祸患隐藏在福分之中,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。因此,有智慧的人,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,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,常常保持谨慎谦恭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3.

谦退是保身第一法,安详是处事第一法,涵容是待人第一法,洒脱是养心第一法。

【译文】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,安静平和、从容不迫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,有涵养能容忍别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,潇洒而脱俗是培养心性的最好方法。

【感悟】遇到大事难事时,有担当;遇到逆境顺境时,有襟度;遇到临斗临怒时,有涵养;遇到群行群止时,有识见。不乱于心,不困于情。不畏将来,不念过往。如此,安好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少儿国学经典100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,出自《论语》和《弟子规》。

《论语》篇
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《论语》
2、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《论语》
3、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
4、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《论语》
5、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矩。”《论语》
6、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《论语》
7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《论语》
8、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《论语》
9、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食焉: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《论语》
10、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

- 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