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孩子方要三字训,且教心灵素养深

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,良好的家训是塑造孩子品质的基石。如同增广贤文中所说:“教孩子方要三字训,且教心灵素养深。”这句话诠释了家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。那么,如何通过家训教育孩子,培养他们的品格和道德素养呢?

扎根于三字训,提升家庭文化底

家训是家庭文化的传承,三字训是家庭教育的核心。我们可以通过制定简洁而有力的三字训,明确传达家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例如:孝、诚、勤。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,孝敬父母、诚实守信、勤奋刻苦是家庭所推崇的价值观。这些三字训架构了家庭文化的框架,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规范。

注重培养心灵素养,引导正确行为习惯

除了三字训外,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素养同样重要。心灵素养包括自律、尊重、宽容等。我们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方式,引导孩子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则。例如,在家庭中,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遵循共享家务、尊重他人、守时等规则。通过亲身示范和有意识地引导,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,进而养成优秀品格。

以身作则,成为孩子的榜样

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。无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候遵循了怎样的家训,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,践行家庭价值观。如果我们期望孩子孝敬父母,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尊重和孝敬我们的父母。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守信诚实,那我们自己也要言行一致。只有通过我们的榜样力量,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并接受家训的内涵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1.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人才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——曾国藩

2.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有志,则断不甘为下流。有识,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;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见识也。有恒,则断无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可。——曾国藩

3.倚天照海花无数,流水高山心自知。——曾国藩

4.既往不恋,当下不杂,未来不迎。——曾国藩

5.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,不可见异思迁,做这样,想那样,坐这山,望那山。人而无恒,终身一无所成。——曾国藩

6.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,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,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,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,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。——曾国藩

7.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——曾国藩

8.曾国藩语录:1)讨人嫌,离不得个骄字。2)为人不可过于聪明。3)胸怀广大,须从平淡二字用功。4)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。5)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6)先静之,再思之,五六分把握即做之。7)另起炉灶,重开世 界。8)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

9.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时。10, 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——曾国藩

9.观人四法:讲信用、无官气、有条理、少大话。——曾国藩

10.一个喜欢读书的人,品格不会坏到哪去;一个品格好的人,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。——曾国藩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康熙八大家训,句句点拨人生。

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开端,他兢兢业业,政绩斐然,而且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也十分成功。

雍正、乾隆,都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。

康熙平素对子孙的教诲,被他的儿子雍正汇编成《庭训格言》。

01 怀善念、行善事,最能安详平和。

训曰:凡人处世,惟当常寻欢喜,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。盖喜则动善念,怒则动恶念。是故古语云:“人生一善念,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;人生一恶念,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。”

译文:人生一世,内心应该充盈着欢喜安详,人的心里美好,自然产生善念,心中忿怒,自然产生恶念,

所以古人说,善良的念头一发出,人就会有福气;恶的念头一产生,就会有厄运。

感悟:曾子曾说,人而好善,福虽未至,祸其远矣。

求神拜佛,不如保持善良,善良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。

存善念,吐善言,行善事,必得善果。 

02 慎独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

训曰:《大学》《中庸》俱以慎独为训,是为圣第一要节。后人广其说,曰:“不欺暗室。”所谓暗室有二义焉:一在私居独处之时,一在心曲隐微之地。夫私居独处,则人不及见;心曲隐微,则人不及知。惟君子谓此时,指视必严也,战战栗栗,兢兢业业,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,斯诚不愧于屋漏,而为正人也夫!

译文:儒家经典常常提到慎独是成为圣人的第一修养,后人把它解释成不欺暗室,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和内心的隐秘之处,都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。

懂得时刻保持敬畏,有所为有所不为,才能让人保持尊敬。

感悟: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持守内心,把外在的道德标准变成内心的修养,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强大。

他们有着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园,无论外在有多少诱惑,都不能让他放弃原则。

老子言:“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”

战胜别人不值得夸耀,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。 

懂得慎独的人,战胜私欲,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成为什么样的人,这是一种能力,也是一种境界。

03 聪明人,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。

训曰:朕从不敢轻量人,谓其无知。凡人各有识见。常与诸大臣言,但有所知、所见,即以奏闻,言合乎理,朕即嘉纳。

译文:我从不轻视人,说谁无知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闻,我常对大臣们说,你们只要知道的,就不妨告诉我,只要是合理的,我一定嘉奖采纳。

感悟: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、自己的视角,不同的视角合在一起,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。

山不辞石方成其高,水不辞海方成其大。

只有兼收并蓄,容纳百家,才不会管中窥豹,夜郎自大。

一个人的格局、见识,都由此而来。

聆听别人的建议、想法,是完善自我、事业进阶的必由之路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  现在人培养孩子,存在误区,甚至走反方向。

  第一,把分数看的重要,希望孩子考个好的大学。当然,好的大学固然是好,但福德更重要。当家长的要明白:福德比分数、学历更重要。

  能做人,是因为有做人的福报。

  假设这个人,福报只有十万,如果父母从小就疼他,给他好吃好喝,靠钱买学校给他读书。大学毕业前,他已经花了十万。那他毕业后,去赚钱就很辛苦。因为福报从小就花完,很可怜。所以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,老板很多都是没有文化的,但不能瞧不起他们。他们有福报。没有文化不会饿死,没有福报那就衣食都不能丰足。

  教育孩子上,不要给他花太多的钱。

  花的是你的钱,损的是他的福报。

  很多人小时候很风光,到了长大了,就可怜了。把福报风光掉了。古人讲,要培养老来福报,年轻不要享受福报,把老年的福报都拿来享受。

  教育孩子,要懂得寻根。

  孝顺好父母了,孩子自然听话。顶撞父母,以后孩子就顶撞你。这就是轮回。三代之间也是轮回啊。所以要把好吃的给父母吃,不要给小孩子吃,给小孩子吃太好,穿太好,都是损他的福报。

  小孩的福报损了,他得自己去慢慢培,你没有办法代替的。越是关心孩子,这个孩子以后就很难有出息,太关心了,关心到了牵挂,把他的福报都损了。他以后就要在艰苦中好好培福报了。真正的关心,应该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,学会培养福德,而不是像大老爷一样只懂享受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周恩来总理十条家规

周恩来给亲属们订立了“十条家规”,其中包括:

一、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,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

二、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

三、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。有工作的自己出钱,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

四、看戏,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,不得用招待券

五、不许请客送礼

- 阅读剩余部分 -